| 一氧化碳CO   1.别名·英文名   Carbon monoxide.   2.用途     燃料,还原剂,有机合成的原料,用于制备羰基金属、光气、硫氧化碳、芳香族醛、甲酸、苯六酚、氯化铝、甲醇,用于氢化甲酰化作用,用于制备合烃(合成汽油)、合醇(羧酸、乙醇、醛、酮及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),锌白颜料,氧化铝成膜,标准气,校正气,在线仪表标准气。     3.制法     (1)碳氢化合物气体(天然气、丙烷、炼油厂气)经过活性碳层脱硫后与水蒸气及CO2混合,然后通过装满镍催化剂的反应管(温度780℃)时,产生一氧化碳。     CH4+H2O→CO+3H2     CH4+2H2O—→CO2+4H2     因为在原料气中有CO2,优先进行前一个反应。经过脱水及吸收除掉CO2之后从分离塔的塔底和塔顶分别得到CO和H2。CO纯度可达98.6%。     (2)CO2与烧红的煤相互作用。 (3)焦碳或煤的不完全燃烧。 (4)水煤气或煤气中分离出。 (5)蚁酸与浓硫酸作用。 4.理化性质 分子量:    28.0104 熔点(三相点15.3kPa):    -205.1℃ 沸点(101.325kPa):    -191.5℃ 液体密度(-191.5℃,101.325kPa):  789kg/m3 气体密度(0℃,101.325kPa):    1.2504kg/m3 相对密度(气体,空气=1,101.325kPa):0.967 比容:(21.1℃,101.325kPa):0.8615m3/kg 气液容积比:(15℃,100kPa):    674L/L 临界温度:    -140.2℃ 临界压力:    3499kPa 临界密度:    301kg/m3 压缩系数:
 
 
| 温度 (℃) | 压缩系数 |  
| 100kPa | 1000kPa | 5000kPa | 10000kPa |  
| 15 50 | 0.9996   0.9998 | 0.9959 0.9988 | 0.9848 0.9981 | 0.9845 1.0070 |  熔化热(-205.01℃,15.36kPa):    29.9kJ/kg 气化热(-191.53℃,101.325kPa):  215.2kJ/kg 比热容(气体,25℃,101.325kPa):  Cp=1043J/(kg·K)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Cv=742J/(kg·K) 比热比(气体,25℃,101.325kPa):    Cp/Cv=1.404   蒸气压(-203.43℃):    20.00kPa            (-180℃):    305kPa 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40℃):    3500kPa   粘度(101.325kPa,0℃):0.01662mPa·S   表面张力(-193℃):    9.8mN/m   导热系数(101.325kPa,0℃):0.02303W/(m·K)   折射率(气体,0℃,101.325kPa):    1.0003342   空气中可燃范围(20℃,101.325kPa):  12.5%~74%   空气中最低燃点(101.325kPa):    630℃   最易引燃浓度:    30%  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:    35.2%   最大爆炸压力:    6.3kg/cm3   毒性级别:    2   易燃性级别:    4   易爆性级别:    0     火灾危险度:    极大     一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、无臭、无味、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。空气中可燃,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。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与酸、碱和水不起反应。在高温高压下,与铁铬镍等金属反应生成羰基金属,与氯结合形成光气,与羰基金属结合形成羰基金属化合物。一氧化碳具有还原作用,在室温下有锰及铜的氧化物混合存在时,一氧化碳可氧化成CO2,有一种防毒面具就是利用这种原理的。     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,它是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进入人体慢慢引起中毒。这时,人不仅感觉不到而且还有某种快感,所以它更是危险可怕的气体。它微溶于水,易溶于盐酸、氨水和氯化亚铜溶液,也溶于乙酸乙酯、三氯甲烷、乙酸等有机溶剂。 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所示。 
| 温度(℃) | 0 | 20 | 40 | 60 |  
| 吸收系数 | 0.03516 | 0.02266 | 0.01647 | 0.01197 |    一氧化碳与一些物质混合接触时的危险性如下表所示。   
 
| 混合接触危险物质名称 | 化学式 | 危险等级 | 摘要 |  
| 氯酸钠 钾 钠 三氧化二铁 五氟化溴 氧(液体) 三氟化氮 氧化银 二氧化氯 氟 氧化铯 三氟化溴 过氧化二氟甲酰 | NaClO3 K Na Fe2O3 BrF5 O2 NF3 Ag2O C1O2 F2 Cs2O BrF3 C2F2O4 | A A A A B A A A A A   A   |   有生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 有生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 有生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 有激烈着火的危险性 有生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 有爆炸性反应的危险性 由于还原作用有放热(300℃)的危险性 有爆炸的危险性 有爆炸性反应的危险性 加热有着火的危险性 超过30℃,有爆炸的危险性 有爆炸的危险性 |    5.毒性 一氧化碳对人作用如下。   
 
| 浓度ppm | 作用 |  
| 100 400~500 600~700 1000~1200 1500~2000 4000 | 可耐受2~3小时 在1小时内还表现不出明显的作用 1小时后才显出作用 1小时后产生不快感但无危险 在1小时内构成危险 在1小时内致死 |  |